每天从早6点到晚8点,几十台大货车等在合作社收菜,装满后发往武汉市的农贸市场、商超、社区团购等各个渠道。”11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长江村连片的蔬菜大棚里,紫金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彭传红正忙着调度装车。他告诉记者,前不久受气候、农资上涨等因素引起的高价菜只持续了半个多月,这几天叶菜类的地头收购价已经降下来了。
连日来,为应对近期部分蔬菜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武汉市多措并举加强秋冬播生产,加大蔬菜产地直销力度,连续15天向市场投放限价菜,督导收费站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保障“菜篮子”供应。
武汉55万亩在园蔬菜可日均上市7000吨
长江村紧邻长江,主导产业为蔬菜种植,以四季快生菜为主,2020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公示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该村所属江夏区金口街道,是武汉市第一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
疫情防控期间,金口街曾发挥蔬菜产业优势,与社区电商等平台合作,有力保障了武汉当地居民的平价蔬菜供应。在金口种菜十多年的彭传红向记者介绍,合作社一年四季种植叶菜,每年可种七八茬,一年365天,基本上天天都有菜向客商供应。
金口街是武汉市蔬菜生产基地的一个缩影。入秋以来,武汉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结合秋冬播抓好蔬菜换茬播种,充分发挥国家和市级对油菜种植每亩补贴150元、市级对购买商品有机肥的示范户每吨补贴200元等政策激励作用,鼓励菜农多种菜、种好菜。
据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4日,武汉市现有在园蔬菜总面积55.4万亩,目前日均可采收上市蔬菜约7000吨,预计在园蔬菜可采总产量约85.5万吨。随着北方灾后蔬菜恢复生产和武汉本地秋播蔬菜陆续上市,预计11月中旬武汉市零售市场上蔬菜价格将逐渐趋于正常。
产销一体化减少流通环节
地头有菜,如何减少流通环节,更快到达餐桌?近年来,武汉通过大力拓展农业产业链,推进蔬菜等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强鑫合作社,菜农正在采收娃娃菜、小白菜等,直接打包配送商超,减少了批发市场流通环节。“为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和产品流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合作社负责人赵礼强介绍,通过社校、社超、社企等对接模式,开展蔬菜社区直供,节约了约18%的市场交易成本,保证了蔬菜销售渠道及价格的稳定。
针对蔬菜产业链分散、经营主体弱小、导致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武汉市通过整合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销售等产业链资源,引导武汉强鑫合作社、明卉源蔬菜公司、兰氏蔬菜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种、产、销一体化发展,让更新鲜、更便宜的蔬菜以最快速度到达市民餐桌。同时促进了农户增收,降低了企业投入成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夯实“绿色通道”鼓励外地蔬菜入汉
武汉市场上的蔬菜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部分是本地生产供应,另一部分是靠外地运输来汉,秋冬季部分耐储运蔬菜主要是来自武汉周边城市以及河北、山东、云南、海南等省份。
11月初,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外地车辆运输蔬菜来汉,非《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的蔬菜品种,应按照国家关于鲜活农产品判别标准,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
此前,交通运输部规定,全国统一的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近期,一些司机反映,像油麦菜等新鲜蔬菜,并不在目录内,各收费站仍收取通行费。
为了降低蔬菜运输成本,鼓励外地蔬菜入汉,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目录中没有列入的新鲜蔬菜品种,如油麦菜、上海青、韭菜、娃娃菜等,按照全国“绿色通道”预约平台宣传的“鲜活农产品判别标准”,即“入口吃、易腐败、不耐放”的要求,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管长远每年将投3000万元支持建30个冷链设施
蔬菜基地配备冷库能够延长蔬菜的供应期,从而丰富上市菜品。2020年以来,武汉市全力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整建制推进区创建。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整建制推进区,每区争取到国家政策资金500万元,目前3个区已完成35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工作。
位于武汉新洲区的东方神农蔬菜基地里,建设了8000立方米的冷库。“在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季节,冷库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冷藏一吨蔬菜的冷库运营成本每天只要四五块钱,摊到每斤蔬菜里的成本微乎其微。”基地负责人王锋说,蔬菜价格市场波动大,价高时伤民,价低时伤农。冷库储存蔬菜在价高时上市调节菜价,价低时可冷藏收储保障农户的收益,让菜价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今年起,武汉市将出台市级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财政资金,全面推进全市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每年支持建设不少于30个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争取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明显提升,商品化处理能力普遍增强,产销对接更加顺畅。(何红卫 乐明凯)
食品新闻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